[现代诗歌概论]

[现代诗歌概论] 2022.3.5-11–23.6.26–23.8.29

本人非文学艺术研究员,亦非专家,仅为一创作者;所有言述为我一家之言,有客观,大部分主观,仅供参考。本文章旨在表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初一个文学创作者,现代诗歌写作者对当下国内诗歌创作和交流环境的看法、现代诗歌为主的现代深层次文学对国内影响、中国现代诗歌的将来和可发展方向的看法和构想等。希望能够借助本篇,深入浅出,科普和介绍与现代诗歌相关的今日与明日。尽量通俗易懂地阐释现代诗歌的形态及其后的现代诗人们。

在此感谢我的诗友周见明,好友松易涅对我思想的一些启发和帮助。

本人保留本作著作权和其他一切权利,非本人书面允许不得转载。

—————————————————————————————————————————————————————————————————————

目录:

第一章:现代诗歌的形态

第二章:现代诗歌的分类

第三章:现代诗歌的发展

第四章:现代诗歌有何用

—————————————————————————————————————————————————————————————————————


=第一章:现代诗歌的形态

诗歌是什么?现代诗歌——这种新生且正在新生的事物,又是什么?现代诗歌包括和联系着什么?现代诗歌是如何表达的,又是怎样写作的?在大致的初中教学和精细的高中教学后,想必大部分人都基本了解了它的基本形式了。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人群来说,他们不是诗人,也不是文艺工作者,并没有亲身参与进诗歌创作——故而并未对此有颇深的研究。本篇概论分为数节,从头到尾为大家概述现代诗歌的形态,同笔者对现代诗歌的各种见解。

鲸落一般,海底的梦境;亦同夕阳下奔跑着的铃鹿,将花斑化作彩霞的一朵……

要论现代诗歌,我们首先要提包括它的大分类:中国文学-中国诗歌。

诗歌的发展,是从上古时期与劳动的同时所产生的。《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诗歌”多指诗,而“诗歌”又可作诗与歌的统称。虽然诗歌已经脱离了音乐,但它仍然具有音乐美——音乐美是诗的灵魂之一。所以构成诗歌的文字驾驭了音乐,但附和音乐的歌词却不能联系诗歌。就好比诗歌可以改作歌词,歌词却不能改作诗歌一样。

而我们所谓的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一般指初唐及之前的诗歌,形式有律诗、乐府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歌行体、古绝句等。相对古体,近体诗严格格律,也称为格律诗。平仄,押韵,对仗是格律的三大要求。两者最大区别是古体的字数、押韵、平仄、对仗都不讲究,而后者则严格要求这些。

词,则既不属于古体诗,也不属于近体诗,它是更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创作灵活,而有词牌这一定制的形制。至于元曲诸类则在此不再叙述。

在数千年的中国古代史中,诗词一直是中国重要的文学创作形式。即使是现在,它仍象征着高层次的文学。

在这里讲述时,需要将文学和其社会经济形式发展相挂钩。因为四千年的封建历史之中经济和科技是不断发展的,那么随着朝代和经济、科技的发展,文学的形式和形态也会发展。那么无论表现形式(体裁)还是写作手法都提升了(例:唐中后期的格律诗比先秦的赋比兴要更高明)。思想内容也随着生产力的提升而提升,故而有人说康熙的一些诗比李白的一些诗好些,笔者是赞同的(这里是诗歌的反神学性,即李白虽是“诗仙”但并不是神,他的作品也是有局限的)。而这几千年的时间却只是让诗歌发展进展近乎停滞般地缓慢,难怪钱钟书在《谈中国诗》中说中国的诗是早熟和早衰的。

谈完大致的古诗,回到我们的正题。现代诗的起源标志是上世纪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新文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中现代诗的成长。在那之前也有一点现代诗,但还不是主流(虽然胡适已经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并进行倡导)。现代诗在早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的现代诗处于完全的摸索状态,那时候的现代诗形态各异,也良莠不齐。很多被现代人熟知的当时现代诗歌只是因为其开创性而不是文学性,或者说有一定的功用性,类比当时的文章。这里说的文学性比较少是指与现在对比,而当时是很具有文学性的,只是时代在发展,文学在更迭的缘故。

现在的诗人,一二十的到四五十岁的都有,年轻一些的,这个世纪出生的,很少对于早期的现代诗有详细的了解。按大众的话来说就是:初期白话诗派的冰心、刘半农、沈尹默和胡适等;自由诗派的戴望舒和郭沫若,湖畔四诗人等;新月诗派的徐志摩和闻一多等;也有左联诗歌统一战线,像臧克家、艾青、卞之琳、何其芳等……这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的派别被我称为现代诗的早期,其实几百年后也可以把现在加在一起算作早期。这里只是表述现在人的看法。现代诗歌早期创作类型丰富,种类、方式和思想和很繁多,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那年代的风云变幻给了这些诗人很广泛的题材空间。

而中国现代诗的早期发展确实借助了古诗的文化力量,也受过其很大影响。无论形式还是句法上,但此后借助了西方思想的力量,终于完全摆脱了古诗几千年的束缚,可以自由翱翔了。可以不受一点封建遗存、不受一点旧思想影响地发展了。这也因此导致相对外国诗歌的发展形式,中国的新旧诗派割裂感很强烈。

任何文学文化的发展过程,必然深受当时经济政治、商贸交流和科技等等的影响。比如汉唐两朝的丝绸之路,就产生了大量关于西域和外国商人的诗歌。李白也写过关于日本遣唐使的诗《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唐朝的诗圣杜甫,其诗被称为“诗史”。如“三吏”、“三别”;宋时主战派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而到晚清又有诗人描写自西洋来的事物,如徐树铮的《采桑子·咏物十首·其三·电灯》。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笔者将中国现代诗歌划分为三个阶段(以目前的标准):前期,新文化运动至五十年代;中期,五十年代至千禧年。后期,千禧年至今。当然,这是以当今的时间点为结束点,而且后期并不是指现代诗已经结束发展了,它还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果再过百年,忖度今日也会被列入现代诗歌的早期吧。

我们终于说到现代诗歌的形态,但要试图说明它,又该作出怎样的铺垫呢?譬如了解力就要用到“N”的刻度。但是,纵使现代诗从时间上的刻度是相对十分短暂的,自互联网时代以来,现代诗歌的信息量也随之爆炸,如同从一条大河变成了海洋。参与写作的人更多了,也涌现了更多的诗派和作品类型。但也要看到:绝大多数的优秀诗歌并不是报纸和文刊上所能见到的,它们都隐于人海,隐于民间。那些文刊上的诗歌充其量只是其各种类型的冰山一角。而诗歌又不同于其他,音乐起码有风格之分,而诗歌却只能以作者个人来分。这是缘故同风格的音乐虽不同作者,但仍可归为一类。而诗歌是个人思想的代表,是无法将众多思想不同的诗人详细地分类的。因此诗歌从没有真正能囊括两个人以上的“风格”,只有能包括许多人的“诗派”。而同一诗派内的风格可谓千差万别,故而不能将诗派从认知上等同于一种风格。

当今大众写的诗歌,也是属于现代诗歌吗?是的。但笔者反对将诗歌简单化和低层化。无论如何普及,现代诗也不会像小说一样人人看人人可以写。现代诗是有门槛的,现代诗属于高语境的高层次文学。每人看得懂人人都能看懂的小说,但却不一定能看懂一首短诗。这个定义就好比反对将哲学简单化一样。人人都可以写的草帽诗,打油诗,虽有诗的“形”但并不完全是诗。

另外,在分类界限模糊的诗歌界,现代诗人们本身就是相对难以达成共识的,因为每个人对于现代诗的定义不同。本人也从未见过有足够知名且有权威的文学类专家学者定义现代诗歌的风格类型的。其原因归根结底是现代诗歌本身的稚嫩,还不足以完全划归类型。即使有,也是诗人们自己的“一家之言”。

现代诗歌的形态是相对模糊,但是又极为容易辨认的。知道什么是现代诗,就已经基本了解了现代诗。

—————————————————————————————————————————————————————————————————————

=第二章:现代诗歌的分类

虽说现代诗“分类模糊”,但并不是不宜分类,只是不便于分类,即使是分类了也仍不容易辨别。因为现代诗就是体裁无限,题材无限但类型有限。分类现代诗就好比认真切割一块又薄又高的豆腐。笔者并不方便举例,因为即使是从这一视角看上去是在举不同类型的例子,从另一视角看上去这些类型其实完全一致。

现代诗歌到底应该分为多少类,应该按照什么方式、什么标准分类?这些问题在当前看是假命题。因为现代诗并不是物种一样有纲目可分,也不像音乐有共同风格的标准,更不是度量衡可以测量的。况且并没有日本设计颜色界一样的色卡标准,也没有绝对的分类者。现代诗数量虽多,但诗人却都是隐士。现在去搜索现代诗的分类,网上仍有许多不妥的分类方法。以某些作者的为例来进行粗略的分类,是对其他不知名作者的亵渎。以诗歌类型分类,如按照叙事诗、抒情诗、散文诗、哲理诗等的形式,难道散文诗就不抒情,叙事诗就不哲理了吗?真要打百分比的话,不妨提取每个文字的偏旁部首,将它们通通倒进化学溶剂里,来真正测量每首诗的形式。若是在较为专制的国度,倒是可以先测量每个诗人的性格、心理,然后再对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进行乘除,就差把他们的脑子印在数据库里了。如果一个诗人写了首诗,并给他的朋友们看了。朋友甲说:“你写的这首叙事诗很有意思。”他会笑着点头。另一个朋友乙说:“这首抒情诗深深刺入了我的心。”他也会笑着点头。朋友丙说:“这首诗蕴含的哲理使我受到了启发。”他还是会笑着点头。这就是为什么说现代诗是“分类模糊”的了。

换句话说,难道朦胧派真的朦胧,现实主义诗派真的现代主义,象征主义真的象征主义吗?只是标准不同。更何况一个人就可以写多种类型。如果真的要每首朦胧派的诗歌都是朦胧的话,应将诗人和诗歌分开来划分,但是这样加剧了不方便。人的境遇是起伏的,即使是曾“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李白到晚年也会写趋于现实主义的诗。

除了历史上记录的派别,那只是某几位知名诗人的代称。此外就再也没有更多的流派了。比起流派,当今的诗社也只是群组。而这样同一性就已经消逝不见了,哪有流派可言?今日所谓诗派,只是个别的作者的代表。

那或许会有这样的类比:比之宋词的婉约、豪迈之分,如何?这里就是正确的分类了,以作品本身而不是人来作为分类的标准。如李清照有“凄凄惨惨戚戚”的婉约,亦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作鬼雄”的豪迈。无论何时,我们评价作品都是以作品本身,而不是作者其人。再回到起初,现代诗的所谓“类型”,并没有专一的形式,没有专门的标准和体裁。假如说婉约是雌,豪迈是雄,一眼便知的话,那么如今则难分雌雄。

另一方面,当今文学界是网络文学独大,其他任何形式的文学都无法比肩网络文学(这里主要指各类网络小说)。网络文学野蛮生长的同时,也有一些向好的倾向,比如积极汲取一切有利的文化滋养,具有一定的文学和现实价值。那么网络文学又与现代诗歌有什么关系?事实上,所有文学都在主体上寄托于网络之中,也就是说从这一范畴上说,所有文学类型其实都是“网络文学”。所以各种文学互相汲取和影响,只是网络小说受众更大,所以它更容易汲取其他类型的营养,而其他则较为难以从小说之中汲取营养。毕竟,比起其他类型,没有多少关于《天龙八部》的同人诗歌吧?但是小说却可以有各种类型的衍生,它的这种高生命性导致其快速增长,也就不足奇怪了。

今天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商业主导自然会倾向于生命力高的小说,而不是其他文学类型。受众因此关注面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消费各类小说,而不是关注读不懂、故作“虚幻”的诗歌了。而如前文所说,写作现代诗歌的人变多了,其写作能力参差不齐,也导致大量的“难分雌雄”的诗歌出现,也增加了详细分类的难度。我国是诗歌古国、诗歌大国,当然也是市场经济主导,所以我国对于诗歌文化的倡导大多只在教育方面,在鼓励广大人民深入诗歌上确有不足;且倡导的大多为古诗,现代诗并不算多。人民真正了解现代诗不多,自然就难以分辨现代诗的类型了。

总结来说,诗歌界只能是自顾自地演说,受众很小,亦没有真正的官媒,处于四方割据的混战状态。谁有能耐产生较多的名望,谁就更有话语权。当然这里并不是绝对的,因为说的只是那些“明面”上的诗人们,而“暗面”的诗人则是水下的冰山,是隐居者,他们的话语权从来未被触动。对现代诗的分类只是“习惯法”和“一家之言”,而谁知道呢?割据的条件又如此简单,编曲需要音源和乐理,进行绘画最少也要懂得原理,而写现代诗却从来没有规定的“原理”:呜呼,当今之示,何其显然!

—————————————————————————————————————————————————————————————————————

=第三章:现代诗歌的发展

结合前两章,我们已经了解了现代诗歌的形态和分类,本章将讲述现代诗歌是如何发展、又应如何发展的。

按照时间来说,首先要“叙叙旧”:从最老的作品开始说起。如郭沫若《凤凰涅槃》,同高尔基《海燕》一样,大声呼唤着,期盼着;痖弦的散文诗《深渊》形式凝练,诗如其名;闻一多《红烛》《死水》如将肝胆之心书写在纸上,爱憎分明;冯至的诗选中,细致入微,凝脂深情;陈敬容《老去的是时间》说的是对理想状态的向往……

对现代诗歌发展的理解当然不能以各年代的派别来作为折线图理解。各年代的流派只是编年史,而不是其发展过程。诗歌跟随历史潮流,是因为诗人本身使然。但诗歌自己是永恒的题目,只是各个时代的诗人交的答案略有不同而已。比如,莎士比亚对浪漫的理解,和巴洛克时期钢琴家对浪漫的理解,能有多大差别呢?十四行诗所写,也不过南岛毛利人的一句谚语。

说起现代诗歌的发展,无非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融合、探索创新和耕耘生活。如电子音乐的House也分有Electro House、Future House、Progresseives House等等,Melodic Dubstep是Dubstep的一支、Kawaii Bass源于Future Bass一样。大致包括这几种情况:①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会形成这种形式的新形态,就像更新迭代一样,后者一般相对前者具有较多的优点。如古体诗演变为律诗。②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多种衍生形态,各形态共同产生了多种类型。就如同今日的音乐风格。③一种艺术形式与另一种艺术形式相互融合,产生的新形式。典型如京剧的产生。④一种艺术形式是参考多种形式而产生的,就像鸡尾酒一样。如电子音乐的Complextro风格。

这里就是现代诗歌的一般发展形式了。汲取自其他艺术形式,就是融合;汲取自灵感和新的思想,就是创新;汲取自生活的日常,吸收人间烟火气,就是耕耘生活。另一方面,文如其人,即使是写不同类型,同一个人的风格也会很清晰(所以在这方面,上段所说的第四种情况很少)。

那么,理想情况下诗歌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如果描绘我国现代诗的未来,又应如何呢?

现代诗的创作主体——现代诗人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各种思潮的影响。影响现代诗人就是影响现代诗本身。

纪伯伦的诗歌似乎总是像《圣经》一样敬仰着上帝。似乎越是颠沛和困顿的生活,越能让人坚定对宗教的信仰吧,以此或许能够从中得到些许解脱。海子的诗总是那样在土地、麦田与火焰上呐喊——这是家乡的浓重。而他的逝去,则是将他和他的诗变为了史诗。纵古至今艺术家和诗人自杀者不在少数,而他则是特殊的,或者说是离我们最近的,所以对这两代人造成了很深的影响。

诗也并非宗教,但它的纯洁或许被有些诗人当做的宗教那般维护,因为诗歌便是这些诗人最后的沃土,知名的如海子。但是海子这样的诗人绝不是唯一——那些默默无闻的诗人们,他们也是在荒漠与孤寂之中的旅人。

诗人本身的生活是怎样的?这种问题是乏味和缺乏思考的。诗人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有的贫困、有的较为富裕;有的过的自在,有的不得不在生活的枷锁下度日;有的感情顺利,有的感情不顺利。有的乐观,有的悲观;有的生活的快乐,有的生活的痛苦——这其中包括客观也包括主观上的。他们的一切从外表上来看都和普通人毫无差别——起码没有专门针对作家和诗人所用的输入法。

呵,现代历史和技术的发展不是影响现代诗的唯一。就像它造就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思潮一样,它影响更深的是每个普通人和其中的现代诗人们。

但现代归现代,现实是现代所的反映的现实。假如现代社会发展的更好,现代风格亦不会改变许多。因为,在现代主义看来,现实永远是发展中和丑陋的,是趋恶的,应要抨击和讽刺的。而后现代主义则恰恰需要现实更为恶劣的情况,这样才能有更魔幻和传奇的作品。这里所指都是一般的情况,属于泛指。经济发展有理想的情况,社会也有理想的形式,但艺术和诗歌从来没有理想的情况,只是以前的人写了,当今的人也写了,后来的人怎么写我们并不能知。只要人的思想还存在,艺术就永远在进步。

文学只有形式上的革命和思想上的革命,没有本质上的革命。即使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文学革命,也是形式上的变革和思想上的变革,文学仍然属于文学。

所以现代诗歌的理想情况无法定义:它或许需要激烈变幻的现实,亦或需要沉稳的耕耘,这两者都适合它生长的环境。前者情感激烈,后者平缓。笔者唯一认为可以理想的,或者说是幻想的,是现代诗人的环境。

假如今天的现代诗人们更为开朗,而不是流派之争;假如今天的现代诗人们更为和谐,诗歌界就是康庄大道,而不是黑暗森林;假如今天的现代诗人更纯洁,而不是执于商业宣传(看来是永远做不到了);假如今天的诗人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那么现代诗人所处的环境会更好些。至于流派,则见仁见智。有人喜欢聚众,有人喜欢离群索居,没有必要发展到全国规模的诗歌界联合,但是对于参与派别的诗人来说还是较为有必要的,这也有利于公平。至于风格分类,笔者主张搁置在那里,太泛而广的分类并不能使诗歌划分成省份一般地井井有条,相反只会造成割裂,不利于整体的发展。今天看来,诗歌和所有其他文学类一样,以人分类而不是以风格分类是合理的,因为诗歌是碎而小的,集合这样的碎片才能凑出一本诗集,它本身就是五彩的石头,挑出来各种颜色的石子各自摆成一排是多余的。

而诗歌的写作,如甲认为乙写的比较浮夸如飞羽,乙认为甲写的过于厚重如毡铁,这里说的是两种:诗歌的质量和风格。质量来源于其作者的文学水平和语言文字功底,以及所积累的见识;风格包括常用手法和写作形式等。这两者都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到提升改善。但诗人的本性是难移的,比如这人天性活泼,他怎么学写沉闷的诗歌,其看起来也不如天性沉郁的诗人写的出采。笔者认为高层次的文学艺术更注重天性,这里指性格和人的情绪周期(英国医生费里斯和德国心理学家斯沃博特所发现的现象,约28天一次轮回)。就像船在落潮时候离开港口,涨潮时候回港一样,人的情绪周期遵循着这一轮回。如果在高潮期进行写作,效果会更好,低潮期创作,思绪则会受阻。如若不是整日愁思苦想地写,而是随性而为地创作,岂不既潇洒又高效。

现代诗歌的发展,也是其平均水平的提高。信息发达、教育水平提高、阅读量提高,现代诗歌的发展硬件达到了,文学自然也蓬勃发展起来。虽说是信息爆炸,但现代诗人其基数相对人口仍不多,这里提及的是上文联合的必要。当文学褪去商业包装的糖衣,喜爱文学的人能够更多,现代诗歌自会更加蓬勃。

从另一方面说,现代诗也可以说是现代汉语的发展。古诗发展了几千年,现在一看到古诗就能把握其审美,知晓其意境。其借助的是文言文的语境,这种审美是古典的审美。其发展已经成熟,题材也已经固定,而现代诗还仍待拓展,定型则是待发展成熟后的事了,这个过程至少也得几百年起步。而两者的题材是绝对不同的,传统诗可以在宴会上对唱,给执政者讽谏,可以用于科举和临题赋诗,也有咏物诗和言志诗等。这些,在现代汉语语境下的现代诗是不会有的。

但,现代汉语是我国本身特有的,而现代诗则可以说是半个舶来物。这种“舶来性”导致其早期发展的畸形,也就是说前文所说的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割裂,最为明显的是双方审美的割裂。古典的审美文化被打破,而新的现代式的文化被外来地植入。举个视觉上直观的例子,好比在十几张各异的山水画、花鸟画、工笔人物画之中,硬插入几张西洋油画和素描速写。这种不协调性导致了诗歌文学发展的失衡。

现代诗作为最自由的文体,应充分发挥其自由空间。中文语境之中,或者说中国人的性格,一直是比较委婉和含蓄的。中文的词语都是路径,是到达所需的经过,如“去哪”两字都是在路上的过程,而英文则是“to where”,都是直来直去的地点。保留自身的语言,就是保留自身的文明。对于现代诗,不应因为现代化和区分古诗而故作西化。在此种方式中创作,应遵循国人自己传统的习惯,那么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之中进行创作,如何创作,思想上应如何,写法又应如何,是今人和后人的答卷了。

但是就现代诗应如何发展,还有一些要说。就像今日所主要开采的各种矿产资源般,按现有储量和所需的资源量,石油几十年后便会开采尽,而煤炭所需两百年左右。为何要举这个例子?不妨想一想,当今所用的主要能源就包括此两类,而待开采完之前人类就会寻找到新的能源替代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现代诗歌也需要适时需要调整,而不是提到散文就是思乡、爱恋、歌颂之类。虽说此类感情和体材从不会消失,也并非否定人本身的情感,但写作的形式和方法确应逐渐地加以改进。

写作应该唯真、唯情,顺应本心,诗人并非奔着某某诗歌比赛、某某作家竞赛、某某征集启事而作。就今天而言,此类竞赛是商业性大于文学性,对于民族文化的促进的作用而言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而即使是写作顺应了本心,也应改进其方法,不要再面对黄土大江那般嚎啕了。当然,中国人喜欢搞竞赛,这也是文化特色在此,这无法作太多改变。《傅雷家书》里面傅雷对大儿子傅聪的教导:“不要成为经理人的摇钱树”。他的儿子傅聪对于钢琴技艺的进步,和多演出并不有多大联系,而过多的演出则会拖垮他。今天的大多诗人忙于投稿是好事,展示自己、交流和学习,更能促进进步和发展。若是以此为目的,则颠倒了过来。然就今天而言,这些情况即使是部分改善也至少需要十余年,在倡导得体的情况下。

诗歌不要混进太多商业的金粉,在一个适当的自由、广阔的空间,没有过多稿件和比赛的树叶遮障,没有过多诗派之争,民族文化建设和教育更加发达,那么更多的探索和创新能力就会被激发出来。那时候,现代诗歌必会更加绽放她的光彩。

—————————————————————————————————————————————————————————————————————

=第四章:现代诗歌有何用

现代诗歌有什么意义呢?

要回答这个意义上的问题,应该先类比其他文学类型,以及非文学的项目。但是这里可以明确回答:现代诗歌就是现代生活本身,或者说诗歌就是生活本身。或许有人会说:“那么其中的幻想呢?”那么,幻想就不是属于生活了吗?人只要活着,就会创造符号和符号的价值(从符号学上说)。人的经历就是人的生活,因此所知所述也自然属于生活。从远古石窟的壁画,到早期的符号,现在的文字,人的文化可以说就是符号构成的。人类文化学认为,诗歌也是记录生活的符号。

假如我们赋予“诗歌”高贵的意义,那么它就是高贵的。

人类从未能很好地解决自己的情感问题。他们时而惊慌、时而困顿、时而愤怒、时而悲伤……也因此有诸如心理学和情感交流等等。因此情感超过阙值时候,人就会难以承受。因此我们需要诗歌,并不是先天决定,而是后天选择。

现代诗歌造成的影响,有其独特之处。一首诗可以委婉而确切地表达情感,这是普通的口语所无法表达的。这种表达方式在音乐和画作上也可做到类似效果。人类的情感从来都不是确切的,而是各种情感混杂在一起,当这种比例不确切的情况下情感就会更加复杂。现代诗歌的影响自然在当今社会,尤其是精神文化领域一直占据着一片最纯洁的高地,与之比邻的是哲学。

现代诗歌可以讽喻,类似“诗歌合为时而作,文章合为事而作”的白居易。现代诗歌自然也可以如此,或者说诗人们大多有此类型的诗歌。这里的“讽喻”不是古文那样给统治者说的,而仅仅是对自己和朋友说的。

上个世纪的最先出现的现代诗人,使用现代诗来倡导新文学。这里,诗歌和其文字成了传导的工具。

现代诗歌可以用来委婉地述事。这里并不提方法和手法,因为姑且是现代诗歌最基础的功能了。包括表达友情、恋情、亲情等,以及其他常见而多得的方式,这里不再作乏味的排比了。

而现代诗的意义,“意义”所指的含义,九成是指对社会的意义。而它的意义则是它的独特性。如若大众化的小说的好处是易于广泛接受,那么独特的诗歌则是非主流、内在、表达自我。这个社会既需要大众化的文学,也需要小众的文学。而小众到最终的程度,就是个人。诗歌则是与自身的对白。

在中文语境里总会感受到“个人”的缺失,无论是通过关注国内官方媒体还是对比外国文化来说。中国文言文和古诗里,或者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强调国家、集体,强调秩序、规范和等级,导致“个人”的存在合理性存疑,也少了太多真正表达自我的吐露。而现代诗正可以弥补“个人主义”的空缺,弥补民族精神文化上的不足。

尼采说“上帝死了”,福柯进一步地说“人死了”。那真正死去的是什么?

这里,“上帝”和“人”都不过是某种象征的符号罢了。而这符号正是人类自身。工业化、商业文化下的现代社会将人的身份定义:在市场中,人是“消费者”,在工厂里,人是“工人”,在学校里面则是“老师”或者“学生”……无论“消费者”、“工人”、“老师”、“学生”都是人本身。一个人被现代生活定义为各种身份,填写进档案中,打印成文本,或者变成一串编码,这串编码就是这个人的定义。而问题“现代诗的意义”,本身也是社会所定义的。定义的“意义”,也就是其对社会的“价值”。人的价值是什么?现代诗的价值是什么?不需要商业化的标签和筹码,现代诗歌本身的反集体性就是对于社会强加定义下的解放。

现代诗有自己的自由。现代诗可以躲避主流文化定义之中所用的话语,而更为真切地描刻人们自己,像从城市里前往西藏旅游的游客一样,在大自然之中洗涤自己的心灵,重新找到自己真正的灵魂。

为什么我们觉得古诗和文言文很典雅,很优美?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使用文言文,而这种距离,使得我们对于文言文语境产生了一定的认知偏移。虽然现代汉语和文言文有太多形式上的差别,但其同源同种,自然语境转换很容易。例如,将屈原《离骚》中“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尤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转换成“人生各有各欢喜啊,我独好洁爱芬芳。 粉身碎骨也不变样啊, 谁能摧毁我的希望!“我们会觉得诗歌顿时少了许多感觉。一种是上古的味道,就像发酵百年的古酒一样;另一种是我们与文言文的隔阂,这种感觉就好像触摸博物馆展柜的厚玻璃一样。

现代汉语有自己的审美空间。倘若要翻译,最难的就是做到信达雅。不仅仅是词语的准确达意,雅就是指语境的转换。现代诗歌,则是现代汉语里最典雅的语境。这个最高语境的海拔,往后还会继续增长。

那些科幻作品里面,若要往太空发射人类的文化信息,那么肯定就少不了语言、文学作品、歌曲、图像这四类。文学作品并非历史,却相对而言更适合代表人类本身的文明。它能带来文化的熏陶,带来人类文明的温度,有着其自身珍贵的文化价值。而现代诗歌的文化价值就根源于,她代表的是今天的诗歌,代表今天的文明,代表今天的思想和潮流。

现代诗歌就如河滩底的小石子,时间就是一个在上面慢慢走着的旅人,不时地捡起其中较为闪亮的石子,并将之揣在兜里——而这些都是他的瑰宝。

上一篇
下一篇